先说论断,特斯拉目前并没有靠谱的营销行为!至于有人说特斯拉商业上成功,商业行为包含了营销,但还有投融资能力,获得政策法律支持的能力,以及公司内部生态建设,就拿这点跟大家聊聊特斯拉。
营销是什么?基础的答案就是4P,产品,定价,人群,推广。
营销的目的是什么?说的直白点首先是卖出去,其次是增加单价,最后是撬动股价或收购价。这三个目的的最重要方式就是增加关注度。在央视投广告是最直接增加关注度的手段,所以很多人认为广告就是营销,实际上广告只是是营销的一种引流手段,是营销的一种直接呈现。
回头来看特斯拉,特斯拉有定位。其实产品出售就有了定位,但是定位能不能实现营销目的,这才是评判的关键。
特斯拉产品是好的,定价是高的,自然其定位,其品牌形象就要往苹果的方向发展。特斯拉创始Musk人是个狂热的苹果产品粉丝这一事实毫无异议,在美国,他套营销手段就是跟苹果学的,但是学的好吗?
苹果手机产品本身具有突破传统使用行为的能力,特斯拉也有,都是要求用户每天充一次电!但是苹果每天一充带来的是完全不一样的体验,比如你第一次滑动解锁,第一次pinch缩放,第一次手指上下滑动翻页,当时给你的是欣喜和乐趣,现在给你的是习惯和效率。但是特斯拉,除了起步时的静音推背,还有所谓的绿色,开车你还是需要打开车门,将拍档推到启动,打满方向,踩下油门开出车位。豪华车也已经实现无钥匙进入和启动,特斯拉外形也不过是玛莎和保时捷的混血,你买一个特斯拉,获得一个面子,但是体验没有大的改善,反而多少有了点里程焦虑。
产品通过体验实现用户利益,目前特斯拉产品并没有突出的体验,更不提颠覆性了。
接着说价格,在中国和美国,特斯拉价格都差不多,和豪华品牌的中端车型一致,明显是要抢占高端车市场。汽车市场分级,从价格上分成入门,经济,中端,中高,高端,豪华,超豪,当然其中再根据尺寸,外形分成各种细分市场。
中美两国虽然是第一第二汽车市场,但各个级别和细分市场的容量差距很大,盈利能力和客户购买使用行为差别也很大,同样的定价策略下,不同的人群却坚持使用同样的推广策略,这就是不专业的体现。
同样定价下,市场容量和目标客户购买目的差别大,自然不应该延续同样的推广策略。
那么特斯拉推广策略是什么?很多人谈营销其实是在产品并没有定位在自己身上的情况下讨论自己对该产品推广效果的感受,这并不是理性的营销讨论。产品都没打算卖给你,自然不会对你进行重点推广。所以有人会问这不是我们现在也在讨论特斯拉,我们并不会买啊。正因为我们并不会买,特斯拉却在对我们推广,这样的营销行为是正确的吗?你可以说这事在做客户培育,那特斯拉何必一年炒了两位中华区总裁?说明推广效果并没有实现高层预期,或者说高层的一些设想在执行过程中并未适时调整,大家一起陪着试错罢了。
推广层面,最重要的是渠道,其次是引流,再次是成交体验,最后是反馈和改善机制。著名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说过:渠道为王!
中国绝大部分的新车,出售渠道是4S店,这也是拜政府引导和相关法律保护的好,当然美国也有不少4S店,但是美国作为第一汽车大国,其二手车业务量超中国不是一点,中国是每销售4台新车才会销售1台二手车,美国相反,4台二手车才有1台新车。何况中国二手车购买者往往是租车公司,而在美国却是大学生首选!美国二手车商业务能力强,产品整修一新,服务绝不比4S差,价格空间还更大,所以在美国做4S,甚至各级别经销商,都不赚钱!亏本能力绝不比中国的差,所以在美国,一个品牌要想直接赚钱,不如自己直接开店迎客,也免得经销商每天要求反利,价格不好管控。价格失控,其定价策略就失败,人群需求和期望也就完全不同了。
但是直营模式,在美国和中国也是屈指可数,直营意味着更大的营销成本。为直营店引流虽然目的很单一,效果很好,但是风险却是成交机会减少。这在中国更为明显。
引流,直白的来说就是广告大战。所有在媒体上露出品牌的,都可以转化为相应的价值。好在特斯拉产品和品牌都有话题,所以媒体免费版面真心不少,国内品牌的新能源都要拉他过来pk一下,包括一些闻所未闻的自主品牌,根本不在一个技术级别,也要贴上去pk。
国内常规汽车品牌,一个大改款上市的市场预算少则一个亿,多的比如一汽大众,一年近300亿盈利,新车上来冠名个综艺,请个当红代言人,全国大城市核心商圈一轮展示,飞车试驾会,小十个亿市场推广费用不在话下,车卖出去了,这些花出去的钱成倍的往回赚。而特斯拉号称没有公关费,全凭客户间的口碑提升知名度,和直销模式也差不多了。
说到购车体验,店址,设备,服务,跟其产品一样,是精致但缺乏特色的。这就回到刚才的问题上了,产品有特色,体验无突破,终究没有形成有力的购买冲动。
最后讲一下反馈。反馈两套路径,对内的应该形成产品服务的改善依据,对外的应该形成品牌口碑和客户自我标签。反馈是客户自然形成的,无法直接改变,但是可以通过改善产品,服务,或者通过媒体广告,售后服务跟进等改善反馈中体现的问题。我没看到特斯拉对反馈做过什么改善,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最后,想到手机界有一个和特斯拉相当类似的品牌可以拿来类比,黑莓手机,当年利用美国无线通信网络升级的机会,推出当年看来高性能超实用的全键盘智能手机,还打通了美国白宫,做了一比政府采购,以政府专用为背书打开高端商务市场,但是好日子两三年,被真正具有颠覆性的苹果手机翻盘了。
面对市场困境,特斯拉该如何突破?福布斯认为,有两点特别值得重视:
- 是加速本地化生产进程。特斯拉进口到中国,其关税、运输费、增值税占了售价的30%,如果能在中国建厂,不仅有效降低生产成本,缓解产能不足问题,也能用更低价格来吸引消费者。之前媒体报道特斯拉考察了苏州、合肥和上海金桥等地,可惜这些传言都没有得到证实。
- 是保持技术领先。和传统汽车品牌不同,特斯拉能脱颖而出成为人们的焦点,靠的就是高新技术,从电池技术、轻量化车身,到丰富的自动驾驶功能,再到太阳能充电站的研发,可以说技术创新是特斯拉的动力之源。在最近,乐视投资的法拉第未来、腾讯旗下的Future Mobility以及蔚来汽车都不容小觑,一旦研发出竞争力出色的产品,特斯拉在华的日子会更不好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