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本来是妇女节,本来是妇女表达自己社会地位的节日,但是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女神节充斥着人们的视听。各类电商相继开通女神节购物通道,什么女神节购物减半,什么女神节优惠,女神节购物大促销等等,那么3.8是怎么由妇女节变成女神节的呢?

节日营销

3月8日本来是为庆祝妇女在社会、经济和社会等等各个领域所作的巨大贡献和成就而设立的节日。但现在更像是一个营销节日,效果类似于双十一。
所长就给大家说说优质营销策划的典范:妇女节变成女神节。
一、建立群体认同感
我们来看女神节是如何建立全体认同感的。
若干年前,所有年满十八岁的女性都可以称为妇女。现在呢?你管一个年满30岁的女性叫妇女,你试试她们会不会用大嘴巴子抽你。
女神是一个小众群体,但却对所有女性都有着致命的吸引力。妇女节变身女神节满足了女性同胞的群体认同感。
群体成员的认同,一是由于群体内人际关系密切,群体对个人的吸引力大,在群体中能实现个人的价值,使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于是成员会主动的与群体发生认同,这种认同是自觉的。

节日营销

另一种是被动性的,是在群体压力下,为避免被群体抛弃或受到冷遇而产生的从众行为。
而妇女节变身女神节就是满足了第二种情况。没有哪个女生愿意承认自己不是女神。
二、用人性来理解营销
我们做每一件事的出发点都源于内心的一点波澜。绝大多数普通人的心理都是相同的,所以在你想要完成营销活动时,稍微分析一下人性,用人性理解营销,远比其他来得实诚。
1.对人性的把握
现在没有一个女性会袒露自己的年龄。永远18岁才是她们的真实心理。你很开心的祝福她们”妇女节快乐“,在她们的理解中可能就是:“哦!这个人好讨厌,我真有那么老吗?人家才18好不好,这是在故意讽刺我。”
所以做营销必须把握人性:人的本性当中具有不断探寻新事物的欲望,欲望本身的满足造成心情愉悦。心情愉悦会直接促成消费,而自媒体界的消费就是阅读。

节日营销

2.制造新观点
人性都是虚伪的,没有一人会讨厌夸赞。所以妇女一词最好的替代品是什么呢?女人?太普通。女生?被3月7号抢了。女性?太官方。女神!
所有女人都不会拒绝“女神”一词。“女神”让妇女节成为了狂欢,也让妇女节再也不是那个祝福大妈们的节日。
在文案之中,一定要给予用户足够的愉悦体验。“妇女”变“女神”,只是一个细节的处理,但细节关乎着文案和用户之间的距离,距离远近关乎着亲疏与否。
三、激活市场
女性同胞是这个世界上最喜欢买东西的团体,她们不会错过任何一个打折的购买的机会。
电商平台是最喜欢打折的团体,电商寻找节日为女人打折。

节日营销

1.创造落差
当人们发现某个事件存在落差时,他们便乐于去关注这个落差。
而如果要刺激用户,激发他们的连锁反应,就要想办法创造这种落差——主动提供给用户必要的内涵,让他们拥有超过别人的优越感。妇女变女神,这种落差便瞬间产生,于此同时,优越感也油然而生。
2.展示效应
当你周围的很多人都开始祝福大家女神节快乐的时候,只有你一个人发了妇女节快乐,你会很快得到关注。但是你一定不会在大家都祝女神节快乐的时候来个妇女节,这就是展示效应。
而提高展示效应的方法有两个。
1)提高独特性
妇女是一个包含范围巨大的称谓,但是真正愿意认定自己为妇女的却少之又少。我们可以试想一下,3月7号是女生节,3月8号是女神节,3月9号可不可以是女汉子节呢?
独特性可以使受众轻松辨识并根据自己喜好选择接受。潜意识里受众都愿意给自己划分圈子。比如小米的为发烧而生、锤子的情怀。都是在提高自己的独特性。

节日营销

2)外显性:内容是要被看到的。
在女神节这天,各高校纷纷贴出横幅为女生庆祝节日。
利用外显性来提高受众关注度,从而使受众获得认同感。女神节伴随着网络传播风行,众多网友的行为就相当于对群体起到了参考、展示的作用。
通过初始感官的刺激,让一部分人先用起来、展示起来,然后再利用群体的展示作用,就相当于有效刺激了市场。这就是刺激市场的关键。
四、模仿加创新
优质营销是可以被模仿的,但优质营销一定不是纯模仿。
“女神节”过得似曾相识,但总归只是似曾相识。因为”女神节”模仿了双十一。
通过不断模拟优质营销会连续产生较有营销力的成功案例,但却远远达不到原创的高度。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就是这个道理。
营销可以归结为20%的原创+80%的模仿。模仿别人的布局,模仿别人的切入点,然后加上自己的创新。好了,一款优质营销活动诞生。
当然营销的方法不止于此,发现最合适、最能让用户动手或者动心的,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