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从事什么行业,企业运用各种营销手段来打响企业品牌,促进产品销售已是必用手段,曾几何时,消费者购买商品、服务,已经从原来的远观到后来的近看(自选超市),再到现在的免费体验、免费试用,企业已经越来越多和消费者面对面的接触,为的就是更好的让消费者相信自己的产品并实现认购。

情感营销

  1. 不是品牌的品牌

这句虽然听着拗口,但内行们都懂。很多所谓的大品牌,压根还称不上是个「品牌」,只能算是一个产品集合。

比如,从全行业的角度来看,中国至今都缺乏「全国性品牌」,反而是在区域城市,可能还有一些所谓的区域性品牌。化妆品行业尤其是,缺乏中国品牌。

这类不是品牌的品牌,对消费者来说,means nothing 或者仅仅 means pricing,毫无任何品牌资产的联想。

这类品牌,如何随便做所谓的情感营销,不仅对品牌没有多少实际价值,反而会将品牌形象越搅越浑。

  1. 还没有明确品牌资产的品牌

这类品牌比第 1 类好点,至少有一些模模糊糊的品牌资产,只是缺乏梳理。

比如,我们目前在服务的很多新进入中国的品牌,虽然它们已经有一定消费群与口碑评价,创始人也有一些对品牌的设想,但是品牌资产并不完全等于口碑、也不完全是靠创始人自己想怎样就怎样。

品牌资产,是需要基于品牌自身特点、与整个市场的调查分析,以及对消费者的深入洞察,最终才能形成一个相对清晰的品牌资产标准(与相对应的元素)。

如果没有梳理与明确品牌资产,这样的品牌在做营销推广时,就会充满了主观性与不确定性——每一个品牌经理,都有自己的主观想法,尤其在做情感营销时,几乎会进入「吵群架」的模式,谁都觉得自己对,又说服不了对方。

  1. 功能差异性非常强的品牌

这类品牌已经拥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功能差异性明显。

如此,这类品牌只需集中精力在功能营销上,压根不用费心思去琢磨情感营销,切莫为了情感而情感,毫无必要,也浪费时间,更加浪费感情,最重要的是——机会成本很大。

很多时候,市场部热衷于情感营销,并非是源于生意目的,而是为了给自己的简历增加一些靓丽的案例,为了自己能出去吹牛,能在朋友圈晒出来,有面子。

这,不亚于「面子营销」。70/80 年代的传统营销世界中,很多个体户都热衷于这类面子营销。但最终做成大品牌的,却寥寥无几。

  1. 非常依赖线下体验的品牌

这类品牌与第 3 类类似,并非不是不可以用情感营销,而是要「慎用」,因为机会成本太大。

同样的营销预算,如果你投资在功能宣传上,或者提升线下体验,可能会有更大的投资回报率。

  1. 本身形象是高冷&距离感的品牌

这类品牌的成功秘诀,本身可能就是「高冷」,如果一旦滥用情感营销,和消费者距离超过了自己品牌本身应该有的限度,那就很容易降低品牌形象。

短期内,不适当的情感营销,可能带来知名度与销量的极大提升,但长期对品牌有损。哦,当然,一朝天子一朝臣,这一届品牌经理做的事情,不一定会在自己任期内看到长期结果。

  1. 没有「创新」的情感营销,就不必再炒冷饭了。

很多品牌在情感营销时,因为无法找到符合自身品牌资产的思路,就容易抄袭别人。抄袭在营销界是非常常见的,并不一定是坏事。

形式上的抄袭,可能并无不妥;但思想上的抄袭,却问题很大,因为消费者并非根据品牌营销的形式去记忆品牌,而是根据思想。如果思想抄袭,很容易让消费者无法辨识品牌,或者审美疲劳。

情感营销

所有经营者在经营过程中,把自己的产品分清楚、看清楚,倒是是满足消费者的物质需求,还是精神需求,也就是情感需求,是非常必要的。